在全球化浪潮席捲的今日,獲取異國資訊已非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語言的隔閡猶如一道無形的巴別塔,阻隔著我們探索全球智慧的腳步。想像一個場景:您需要一份關於全球主要國家刑事法庭直播制度的研究報告,內容須涵蓋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國家的現況。在過去,這項任務意味著數天甚至數週的煎熬,在無數個各種語文資料庫與新聞網站中大海撈針,並耗費心力去蕪存菁。如今,這一切的起點,可能僅需一個簡單的指令。
閱讀全文壹、案例事實
雇主於2014年3月25日告知勞工將於同年4月20日終止勞動契約。勞工於同年4月2日、9日以存證信函項雇主主張終止不合法,並於同年月11日申請勞資爭議調解,但雙方於同年5月2日調解不成立。雇主後來在同年5月15日將資遣費匯給勞工。此後,勞工陸續在其他公司任職。勞工在2016年4月19日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給付工資之訴。從雇主於2014年4月20日終止勞動契約後,勞工在差1日即屆滿2年時起訴。雇主主張依權利失效原則,勞工之請求應無理由。在這個案例事實中,法院會如何判斷?
閱讀全文我們可以透過 Google AI Studio 上傳錄音檔,並利用其強大的模型將語音內容準確轉錄為逐字稿。不論是對話、會議記錄、訪談,還是課堂筆記,都能快速生成文字,且支援多語言與時間戳記功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本篇文章將帶您一步步了解如何在 Google AI Studio 中選擇適合的模型、進行設定,以及撰寫提示詞,讓模型辨識不同說話者並生成帶有時間戳的逐字稿。
閱讀全文想像一下,未來的某一天,當你遇到法律問題時,不再需要翻閱厚重的法典或搜索法令裁判資料庫。相反,一個智能的 AI 助手就能即時為你提供精準、公正的法律建議,解答你的疑惑,甚至預測案件的可能結果。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但隨著人工智慧(AI)的飛速發展,這一天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近。我們正站在一個法律新時代的入口,「法律奇點」的曙光已然浮現。
閱讀全文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大量的書籍和PDF文件成為了知識傳播的重要載體。隨著 AI 大語言模型的發展,這些模型不僅能夠理解和生成人類語言,還具有文本解析能力,而得從龐大的文本資料中提煉出資訊,增進學習知識的效率。然而,現有的先進大語言模型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以準確分析與解讀有幾十萬字的長篇中文文本呢?
閱讀全文在人工智慧的浪潮中,AI 大語言模型已經成為解讀複雜文本的新利器。本文將探討以GPT-4 Turbo、Claude 2.1與 Mistral Large 等 AI 大語言模型是否能協助讀者閱讀長篇法學論文,以及如何快速掌握整篇論文之要點,並檢視各 AI 大語言模型模型在解析法學專業文獻上的表現。
閱讀全文在當今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AI 的應用正逐步深入到法律領域。本文旨在2024年2月的時間點,比較兩個領先的 AI 大語言模型— Anthropic 開發的 Claude 2.1 和OpenAI的ChatGPT (GPT-4)—在總結台灣最高法院判決的能力。通過比較,我們可以了解這些先進模型在理解法院判決文本方面的表現,以便評估AI大語言模型的在高級語言處理任務中的實用性和準確性。
閱讀全文2023年7月26日,我受邀出席「司法院第二期五年數位與開放政策外部諮詢會議」。司法院為制定以「訴訟流程之數位化轉型」為中心的新版數位政策,提出數位政策2.0草案,範圍涉及遠距法庭、電子程序、電子案件管理、智慧司法。2023年8月9日,司法院正式發佈「司法院數位政策 2.0」。在此,將我在會中就電子程序所發表之幾點點意見,予以發表與補充。
閱讀全文每當勞工收到雇主所交付的薪資單後,如果察覺薪資單上所記載的加班時間可能有錯誤的時候,能否要求雇主提供出勤紀錄?雇主是否有提供之義務?而且,勞工應如何紀錄勞工的工作時間?如果勞工是在雇主事業場所外工作者,例如業務員、在家工作者,雇主又應如何紀錄此類勞工的工作時間?若雇主採取加班申請制,勞工沒有依規定申請加班,但依出勤紀錄有加班,雇主是否應依出勤紀錄之記載計算發給加班費?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