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與智人悖論

人類的心智,如何演化形成?為什麼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 ── 智人,其物種、基因型在距今十五至二十萬年前形成,並歷經六萬年前人類走出非洲向世界擴散的時期,竟然還要等到一萬年前開始農業革命時,人類才產生真正驚人且多樣的創新?這其中有著長達數萬年的時間空白!這是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稱為智人悖論 (The Sapient Paradox)。

史前

文明記憶拼圖

Prehistory: Making of the Human Mind (2003)

原文作者:Colin Renfrew,譯者:張明玲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The Sapient Paradox,在本書譯作中翻譯為「智人的矛盾說」。將 paradox 翻譯為矛盾說,並不適當,應該以「悖論」較為適當。因此, “The Sapient Paradox” 應該翻譯為「智人悖論」。

考古學家Colin Renfrew 嘗試在《史前》這本書的後半部,對這個考古學之謎,提出解答。

在距今大約革五至二十萬年前,我們的物種 ── 智人(Homo sapiens)出現,他們會使用複雜的語言,會打製石器工具,並以獸骨、鹿角與象牙製造器物,會裝飾,也出現小型彫刻與洞穴壁畫的具像藝術。智人的出現,就是一次「人類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Great Leap Forward, Jared diamond在《第三種猩猩》的用語)。之後,當智人在六萬年前走出非洲向外擴散時,也是帶著這些能力遷移到世界各地。

一萬年前西亞肥沃月彎出現了最早期的農業革命,新石器時代開始。伴隨農業革命的人類創新有:種植農作物、馴養家畜、定居村落出現、較複雜的用火技術(使用爐灶等)、製造陶器與燒陶塑像、磨製石器(如石斧)、儀典出現並利用神殿等。這些創新,大都也出現在其他世界各地人類古文明的農業革命中。

這個轉折點與關鍵要素,Colin Renfrew認為,就是因為人類在定居生活之後(定居生活早於農耕生活),開始大量創造與使用符號(例如語言、重量、價值、金錢、文字等),並以符號為媒介與物質世界交會。不論社群的出現、財貨價值的賦予,以及宇宙觀的形成,都是人類使用符號與物質交會下產生的心智現象。其實,人類是「符號的動物」,使用符號的能力是人類專屬的特質(p128)。

延伸閱讀:

  • World Museum of Man,這個網站展示了人類在鐵器時代以前所使用的器具與武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