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多伊普勒教授談「個人在勞動市場上的地位」

《德國雇員權益的維護》一書,是德國多伊普勒(Wolfgang Däubler,政治大學林佳和老師建議翻譯為”杜易布勒”,較接近德文發音)教授所著,唐倫億、謝立斌翻譯。這是一本介紹德國勞動法的簡體書,淺顯易懂,推薦給想要認識德國勞動法的人。在這本書中,多伊普勒教授提到「個人在勞動市場的地位」,以及其對德國工會的批評,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鏡。在此,特摘錄這兩段出來分享,並在用語上做些微的變動,以適合台灣讀者閱讀。

德國雇員權益的維護

簡體書

原文作者:多伊普勒(Wolfgang Daubler),譯者:唐倫億、謝立斌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個人在勞動市場上的地位

勞工與雇主之間並非是平等的關係。為了能夠適當生活,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工作。一個求職者只有在能夠比較容易地與另一雇主簽訂類似的或更好的工作契約的時候,他才能在談判中處於有利的地位。一般來説,只有訓練有素而又短缺的勞動力,即只在他們數量十分有限的限度內,才會出現這種情況。勞工通常必須接受雇主提出的條件。

在通常情況下,雇主可以自由選擇勞工。在時間方面,雇主比勞工要自由得多。如果現在不招聘,而是在三個月之後才招聘,雇主通常不會陷入困境。

作為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雇主感興趣的是盡可能廉價地生產和降低工資成本。與其競爭者相比,如果雇主在談判過程中過于大方,有時也會在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但豐厚的薪酬卻能使勞工特別忠誠和投入,因此,提高薪酬在經濟上完全有可能是有意義的。但雇主可以自由地決定這一點,沒有多大的研究意義。

即使在僱用之後,雇主與勞工之間也並非是平等的關係。作為個體的勞工,一旦進入一個組織,面臨的將是雇主對這個組織早已制定好的符合雇主利益的規則。這些規則涉及勞工的工作時間、具體的職責、與其他人的合作等問題。每個勞工都應服從雇主的命令,因此,僱傭關係也可以被稱做〝統治關係〞。就此而言,僱傭契約並不同於買賣契約和承攬契約關係,在這兩種契約中,沒有人需要聽從他人的命令。

如果聽任勞動市場自由發展,將會對勞工產生嚴重的後果。因為他們不僅要聽從雇主的驅使,而且大多數勞工還得接受越來越糟糕的工作條件。與商品和服務市場的提供者不同的是,勞工不能要求〝縮小〞供應,或者由於效益較低而暫時不以任何形式供應其勞動力。為了生存所需的收入,他們被迫在低工資的情況下增加自己的供應,例如不斷地加班,以保障自己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這一現象被經濟學家們稱之為〝競爭悖論〞。

人們一致認為,必須採取下述的兩種相輔相成的途徑來消除這些弊端:

第一種途徑是國家干預,特別是以立法的形式來進行國家干預。通過立法規定工資與勞動條件的最低標準,勞動契約不得低於這一最低標準。

第二種途徑是被允許的自救,也就是說,勞工有權採取共同的行動來改善工資與勞動條件。罷工是歷史上勞工力求掌握自己命運,為改善生存條件而鬥爭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

——————————————–
上述多伊普勒教授的看法,我認為值得由勞方在訴訟進行中,適度引用於書狀內,希望可以對於部分有過度向契約自由原則傾斜的法官,有衡平的影響。

 

對工會的批評

多伊普勒教授認為,工會並不清楚什麼樣的經濟社會是更完美的,以及如何實現這一完美社會的目標。在道德觀念層面上,社會財富的公平分配是完全正當的,但是只有明確提出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時候,這種觀念才具有說服力。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德國雇員權益維護概況
第二章 通過締結勞資協議維護雇員權益
第三章 通過企業職工委員會維護雇員利益
第四章 通過監事會和企業政策考慮雇員利益
第五章 通過勞動訴訟程序維護雇員利益
第六章 國家為改善勞動市場狀況採取的措施

 

在〈“德國多伊普勒教授談「個人在勞動市場上的地位」”〉中有 8 則留言

  1. 好久不見!
    勞動經濟學在台灣變成右派以經濟數據模型論述的一門學問
    有個科學的外觀,卻喜愛批評勞動政策,歸根究柢,仍然遵循右派經濟學非理性反對法令限制的宗旨。
    台灣經濟學(台灣也只有右派)搞一大堆專有名詞,試圖建構其壁壘,搞成玄學。
    就法律用語來說就是,”不確定”經濟”概念”,而且台灣經濟學者禁止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人,去解釋”不確定經濟概念”

    不確定經濟概念=經濟術語,舉例來說就是”競爭力”、”產業升級”、”國際經濟情勢”、這些你聽到的不確定經濟概念,在他們經濟政策搞壞台灣經濟後,他們依舊可以靠亂解釋這些概念,繼續在位,並繼續把事情搞砸

    我所引述的普林斯頓學派,是左派經濟學
    該派經濟學喜愛以數據與論述支持勞動政策日趨嚴格的作法
    與右派經濟學產生激烈對立

    不同於右派只用數據模型偷懶的作法,左派喜愛結合歷史、法律與經濟的角度分析政策走向,故讀來擲地有聲,法律人一定能輕易讀懂。且一定更加符合法律人公平正義的理念,資本主義在右派強調自由競爭,左派則強調均富(經濟學上的公平正義)始能達成效率。

    該派經濟學又有人稱政治經濟學,又有人稱新凱因斯學派,由於該學派須同時通曉法律與經濟,在台灣經濟學者幾乎都只讀過經濟學的情況下,這學派對他們來說太困難了,台灣經濟學者只愛學習簡單的右派經濟學,也難怪台灣經濟學者幾乎看起來都很血汗。

    台灣這學派的書相當少,Paul Krugman的書台灣有翻譯,相信張律師在他的書一定能看到”截然不同”的經濟學,也可以發現其論述與多伊普勒教授,相當類似。

  2. 張律師好久不見!我去別間事務所了,之後的狀應該由別人接手了:)
    這本書提及的政治經濟學,為勞工權益高升給經濟帶來的正面影響極為注重。
    另外,制度經濟學與美國普林斯頓學派,皆為日趨嚴格的勞工法令給予肯定,成為歐美勞動法令制定的重要理論基礎。

    是不是與台灣所熟習的經濟學完全相反呢?晚輩以為十分有趣,但也十分憂心

  3. 這是我德國的指導教授,或許可翻譯為杜易布勒,德文發音較精準。老師的著作還是很法學,但是會融入一下比較偏向工會觀點的政治經濟學見解,的確很值得參考,謝謝捧場啦

  4. 您是我第一個知道,有唸過該本書的台灣人
    這本書結合政治、法律與經濟的觀點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法律,該書政治與經濟的觀點更是台灣所需要的

    事實上,還有許多書偏向該本書的看法,很樂意與您討論

發佈回覆給「張清浩」的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