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史考特的南極探險與舌羊齒化石

這是一篇關於為了採集化石而犧牲生命的故事。

羅伯史考特(Robert Scott),一位英國軍官與探險家。他在1911年間,與挪威的阿孟森(Roald Amundsen),為了角逐世界第一位抵達南極點的人的榮譽,在冰天雪地的南極大陸競賽。史考特所率領的探險隊,展開了「新地冒險」(Terra Nova Expedition)行動,他們先從紐西蘭登上在南極大陸上的埃文斯角設立基地,做出發前的準備。開始出發後,以人力來拖雪橇,往前邁進,在花費二個半月的時間,跋涉1300公里以後,他們終於在1912年1月17日抵達南極點。

當史考特的探險隊一行五人,到達南極點時,卻發現在他眼前的是一面挪威國旗與帳篷。原來是阿孟森在1911年12月14日先行抵達所留下來的。這對於歷經千辛萬苦的史考特等人,其心中的沮喪與失望可想而知。

史考特的五人探險隊,在回程路上,先花了幾天收集了16公斤的化石。但天氣越來越惡劣,食糧也越來越少。在攝氏零下40度的低溫下,他們遭遇了飢餓、凍傷、雪盲、極度疲憊的侵襲。隊員伊文斯(Edgar Evans)因體力透支而倒下,歐特斯(Lawrence Oates)為免拖累隊友自行走入風雪中消失。史考特與其他兩名隊員威爾森(Edward Wilson)、包爾斯(Henry Bowers)等人繼續前進。即使離補給站還有一大段路程,糧食將盡,他們也只是拋棄一些器材,以減輕重量。卻不丟棄16公斤重的石頭。威爾森卻堅持必須帶著這些化石標本回去,而且他們還是以人力來拖這個載有16公斤重的石頭的雪橇。最後,他們因為連日暴風雪被困在帳篷中而死,再也無法走出來,距離食物補給站還有18公里。當時是1912年3月29日,史考特是43歲。

史考特的生平與南極探險,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的羅伯史考特,以及Robert Falcon Scott。史考特與其隊員們,是英國人民心中的悲劇英雄。

如果史考特、威爾森與包爾斯等三人,一開始就不要拖著那麼重的石頭走,將這些石頭拋棄或暫時放置在某特定地點,也許他們就能走回補給站。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化石,讓他們不惜犧牲生命呢?

答案是舌羊齒 (Glossopteris) 化石。史考特的探險隊所發現的,是首次在南極大陸發現的舌羊齒化石標本。

Glossopteris browniana 舌羊齒
Photo taken by Eduard Solà Vázquez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舌羊齒樹的想像圖
圖片來源:Field Museum

舌羊齒植物,其葉子外形呈舌狀,是可以長成數公尺高的喬木。舌羊齒已經滅絕,它是生存於古生代二疊紀(約三億年前至二億五仟萬年前)的岡瓦納(Gondwana)古大陸。舌羊齒,在長久以來,都被誤認為是蕨類植物;如今,則被歸類為裸子植物。因為其生殖葉上長有花粉囊和種子,並以種子進行繁殖,是沒有花的種子植物,屬於種子蕨(seed fern)之一種。在植物分類上,或是被歸類為「祼子植物門」之「種子蕨綱」下;或是在獨立的「種子蕨植物門」或「種子蕨門」之下(請參考維基百科之種子蕨門)。

在南極大陸發現舌羊齒植物的重要意義在於,因為發現舌羊齒化石之地點散佈於南美洲、非洲、馬達加斯加島、印度、澳洲及南極大陸;將這些分離的陸塊結合,可以發現一個串連的模式(如下圖所示)。如此可以證明,這些陸塊在二億五千萬年以前,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塊古大陸,被稱為岡瓦納古大陸。在古生代以後,各個陸塊就漸漸漂移,歷經二億五千萬年後,就移動到現今的位置上。

Pangaea Glossopteris
舌羊齒化石發現地點之分佈帶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多年前,與孩子一起閱讀羅伯史考特的故事。當看到史考特、威爾森他們在面臨死亡之際,仍然一直拖著16公斤重的化石前進的段落時,除了感嘆他們的毅力與堅持外,也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化石,有著那麼大的魅力與價值?最近,在偶然之中,讀到另一本書,有提到史考特的探險隊,最後拖著的是首次在南極大陸發現舌羊齒化石。心中多年的疑惑,就此解開。特此誌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