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數字唬住

新聞、政治及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字。不論好壞,它們儼然已成為現在最高級的語言,會說這種話的人,稱霸為王。數字讓人一看就懂的特性,往往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更吸引民眾的注意力。但數字卻往往被操弄來欺騙社會大眾,而不是讓大家明瞭事情的真相,數字的角色極端模糊,既有信服力,又有欺騙力,到底我們要如何看透數字?

如何用數字唬人

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

The tiger that isn’t: seeing through a world of numbers (2007)

作者:Michael Blastland & Andrew Dilnot,譯者:郭婷瑋
出版社: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摘要:

透視數字的法則:

  1. 將數字個人化:讓數字變得有意義的最佳工具,就是以人類尺度來看。將諸如全國性的大數字平均分攤,把它個人化(把數字除以相關人數),就能看出它的真下涵義。
  2. 一個依照某種定義統計、計算出來的數字,可能扭曲了部分事實。我們必須要了解數字因而產生出來的定義並確認計算項目。
  3. 同時發生的多起異常事故,不一定是由同一個原因所造成的。而且,生活中的異常數字,包括罹病機率等,也不一定是由外力或單一原因所引起的,而是有冷酷無情的規則,能夠合理、悲哀地被預見。這個規則是:單純由機率造成的群集,是能夠被預期的。例如癌症的發生不會平均分布在各地,但就是有某些地方特別高,形成群集。我們也要注意「回歸至平均數」(regression to the mean)現象,當一個數字最近達到頂點或最低點時,接下來便可能朝向平均值移動。例如車禍發生數字達到高點,政府裝設測速相機,即使後來車禍減少,這不一定是政府新措施見效,可能只是回歸至平均數的現象而已。
  4. 平均值會騙人:當我們看到一個加總很多數目計算出來的平均值時,必須格外小心。除非經過確認無誤,不然要避免將平均值和普通、正常、合理等劃上等號,也不要用它們來表示大多數人的現象。因為平均值會因為極端的數值所扭曲。例如包含鉅富的全國平均所得、高兒童死亡率的平均壽命等。
  5. 面對目標及其他單一數字時,我們應該抱持著懷疑、謹慎的態度。當設定目標或績效指標,必須認真考慮投機巧取的問題。例如設定降低犯罪率的目標,要慎防警察吃案。
  6. 要注意記者或研究組織,在談論風險時,會選擇用比較模糊的方式來呈現數據,來吸引注意力造成恐慌。例如,某研究宣稱長期使用手機會提高兩倍罹患腦瘤的風險。這時,我們要長期是多久?要注意基數為何,從0.001%提高為0.002%,就沒什麼。報導風險,應以人數為計算為依據(例如每千人會影響多少人),盡量少用百分比來表示,因為前者符合人類數數的直覺。
  7. 不確定性是生活的一部分,當我們解讀統計或預估數字時,不要把它當做是確定的,數字往往會出錯,我們要了解該數字是落在信賴區間。統計上,信賴區間通常是95%,這時我們要知道有5%的機率會出錯。
  8. 計算統計數字的方法(抽樣),並不完善。因為,只選一部分來計算出數字,就推論、假設它們代表全部,然後再依比例,放大到全體的規模。如果選錯的話,樣本便會扭曲,反映出錯誤的事實,造成大幅的誤差。我們得了解抽樣的方法是否得可能發生偏誤。
  9. 據以計算數字的資料品質,可能不可靠,因為人是最大的統計風險。例如受訪者會拒絕調查或虛應了事。
  10. 當數字看起來與眾不同時,我們要知道這個數字是否真的很神奇,還是數字被誇大、或解讀錯誤?方法是,我們要注意這數字是不是離群值(outlier);也就是在測量過程中,因為人為誤差或非人為誤差,而偏離其他絕大部分數據的數值。我們必須記得,異常是正常的,總是會有離群值在作崇。
  11. 在用數字作比較或排名時,要思考是誰在比誰?何時比較?比較什麼?如何比較?複雜的比較,需要小心、謹慎地處理,只要態度正確,還是可以比得很公平。
  12. 相關性,不等於因果關係。看到一件事發生,後面跟著另一件事發生,就直接以為前者是後者的原因;會犯下把相關性當成因果關係的典型錯誤。當珍奇的證據,剛好符合我們的胃口,即使沒有經過證實,我們也會有輕信的衝動。這種簡化的反應,迎合人的惰性。所以,我們要抱持懷疑的精神,運用想像力,多方蒐集資料後,再下結論。避免被騙。

心得:

本書的主旨,是希望讓讀者不要被政治人物、新聞報導所說的數字給唬住與欺騙,而教導讀者如何運用常識來看穿數字、不要被數字唬住的判斷方法,並不是在教導讀者如何用數字唬人。所以,本書的中文譯名,並不恰當。但其副標題:「用常識看穿無所不在的數字陷阱」,就很恰當。又誠如本書作者們所呼籲的,我們應該要「建立一種懂得尊重資料、投入心血收集資料、仔細且誠實解讀統計資訊、將統計學視為了解之路、努力找出既有數字意義、不將數字當成政治把戲的文化」。因此,政府官員、記者及其他要運用數字來支持某特定意見的人,不要將數字當作唬人的把戲,要誠實解讀數字。而當我們閱讀這些數字及提供者所附帶傳達的訊息時,不能光從表象的數字作判斷,必須進一步探究其內涵,以透視及明瞭事情的真相。本書非常值得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